泰雅族分布在臺灣中北部山區,包含新北市、桃園市、新竹縣、苗栗縣、臺中市、南投縣、宜蘭縣等七縣市的山區各鄉鎮,是臺灣原住民族中分布領域最廣的民族。泰雅族族名音譯自「atayal」,意思是人、真人或同族人,分為賽考列克(Seqoleq)與澤敖列兩群(Tseole);賽考列克群主要分布在新北市烏來區、桃園市復興區、新竹縣尖石鄉與臺中市和平區,澤敖列群主要分布於新竹縣五峰、尖石鄉、苗栗縣泰安鄉、臺中市和平區、南投縣仁愛鄉與宜蘭縣的大同、南澳鄉。
泰雅族的超自然力量信仰觀稱為utux,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祖靈觀念,祖靈是影響運勢興衰的守護者,遵守祖先留下的訓示與行事規範(gaga),可讓身體健康、農作豐收,若違反祖訓,gaga 會遭受祖靈懲罰而災禍連連。泰雅族重視祖靈與祖訓gaga,各項農務相關的播種、除草、收穫祭儀中,都有對祖靈的敬謝儀式。
民國50 年代(1960 年代)之後,泰雅族除了傳統信仰之外,也逐漸接受了西方宗教的觀念,各部落普遍存在著天主教堂與基督教會,但農耕與祖靈祭儀仍保留其文化精神而存在。
泰雅族社會盛行織布與紋面文化,族人遵守祖先訓示gaga,以祖靈祭為最重要的祭儀活動。近年,因為原住民意識崛起、文化復振運動興起,與原來在民族分類上劃歸泰雅族的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,分別在民國93 年(2004)與民國97 年(2008)成為各自獨立的民族。目前,泰雅族人口約有90,788 人(民國107 年﹝ 2018﹞ 12月)。
歲時祭儀
1. 播種祭(smyatu)
泰雅族播種祭的時間由商議後決定,會議中由前一年豐收的兩家各推派一人代表擔任主祭。播種祭由兩位主祭攜帶小米糕與小米酒前往耕地,途中不與他人交談,先前往其中一人的農耕地進行儀式後,再往另一人的農耕地點進行同樣的儀式。儀式由主祭在耕地中以鋤頭挖出四個洞,分別播下種子,每挖一個洞時就講一個小米收穫良好者的名字,或講出教導自己播種gaga 者的名字,讓善於種植小米者的gaga 能讓該耕地豐收。
然後,主祭將小米糕放在一邊,左手拿酒倒在小米糕上面,口中一面說出:「希望將來收穫的小米所釀的酒,多得讓我喝到吐出來。」同時一面喝小米酒並吐在小米糕上。祝禱儀式結束後,主祭將祭品留在原地,接著往下一個農園進行儀式,全部的儀式結束後主祭將製作的小米糕、小米酒分送給各戶,象徵將gaga 的靈力分享給各家,並作為各戶隔天祭祀的祭品。
同時部落內的男子會聚集在一起,共同分享醃肉,並且聆聽長者教導gaga。第二天每個家戶指派一人,攜帶從主祭那邊提供的小米糕、小米酒,在天未亮之前到達耕地進行播種儀式,儀式與祭主所進行的一樣,各家戶儀式結束後進行聯誼活動,並邀請女性與部落外的成員加入。播種祭典時各家戶內生火後不可熄滅,不向其他家庭借火,或者將火借給其他家庭,並避免接觸麻、針與砍伐植物。
民國50 年代(1960 年代)時期,小米種植面積日漸減少,水稻面積種植增加,播種祭也開始在水稻田中進行;民國90 年代(2000 年代)生薑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後,因為種植生薑與小米在地點與每年收成上具相同特色,部分部落在種植生薑時也會以酒菜祭祀,取代了傳統的播種儀式。
2. 祖靈祭(maho)
祖靈祭 8 到10 月間小米收割完畢後,各家族人會在頭目家商討舉行祖靈祭的時間,決定日期後,成員會進行狩獵活動以製作醃肉,各家戶則製作小米糕、釀製小米酒,同時請派一人製作儀式當天要使用的大型小米糕。祖靈祭進行當天天亮前部落男子集結聚集,接著由各個不同祖先的後代推派代表,手上拿著插有獸肉、小米糕等祭品的竹子,其他人則跟隨在代表後面。前往祭祀地點的隊伍由頭目、副頭目帶領,沿途呼喊祖父、祖母、先母等過世祖先的親屬稱謂,以邀請部落與路途中所有過世祖先的靈魂一起前往。
祖靈祭由頭目主持獻祭,呼請祖先來享用族人準備的祭品,並保佑族人耕作狩獵豐收,祭祀結束後供品留在當地,並跨過火堆表示與祖靈分開。年輕人先出發返回部落後,頭目、長老會留在原地與祖靈(lyutux)說話,並倒酒給祖靈喝,最後將剩下的酒留在原地。回程時會預先將一個較大的小米糕放在部落外,讓年輕人以山刀戳刺食用,食用完畢後才繼續回到部落。傳統的祖靈祭因為室內葬的關係,祭祀地點位於部落外圍,二十世紀之後喪葬地點改在公共墓園,並禁止部落中舉行祖靈祭,因此祖靈祭也開始由各家在公共墓園中進行。墓園的祭祀是先在墓地獻花與點上蠟燭後,各祖先後裔聚集在放有祭品的樹下。近年來傳統祭儀重新受到重視,部落也重新舉行共同祭祀祖靈的活動。